大陸漂移與板塊運動
本展品為了使觀眾更能深入了解板塊不同時期漂移的情況,采用拼圖的形式,觀眾輕輕移動打散的大陸板塊,將大陸板塊按一定時期的形狀拼出來,當拼接成功后,多媒體動畫會相應演示這個時期的大陸板塊情況介紹。游戲的形式啟發觀眾去找尋地震形成的源頭。您可以根據影像的提示,用手拼一拼地球上各個板塊在不同時期的位置,來了解板塊構造學說以及巖石圈活動帶的知識。
觀眾根據影像提示,拖動大陸板塊的積木塊進行拼接,完成不同時期的大陸板塊位置圖,拼圖成功,多媒體介紹板塊構造學說以及巖石圈活動帶的知識。如果錯誤便會提示拼圖失敗,請重新開始。
地球表面被浩瀚的海洋和堅如磐石的大陸所覆蓋。在任何一張地圖上,七大洲、四大洋的海陸輪廓是那么分明!大陸和海洋自古以來就是這樣分布的嗎?
地質學家們很早就注意到了,本來生活在海洋里的生物,卻在高高的山上發現了它們的化石;在南美洲和非洲之間隔著大洋,可在兩大洲上,卻出現了相近的古生物化石。是什么原因造成這種現象呢?那就是板塊漂移。
板塊漂移學說是解釋地殼運動、海陸分布及演變的一種學說。1912年由德國地球物理學家、氣象學家魏格納正式提出。起初,魏格納看到地球儀和世界地圖上,南、北美洲和非洲、歐洲的邊緣出現相吻合的現象,從而進行系統研究。